台湾海峡两岸的空中较量从1950年就开始了,首先上阵的是苏联空军。从1950年3月,苏联第106歼击航空兵师进驻上海地区,7次空战,击落了6架敌 机,消除了国民党空军对上海的威胁。苏联空军前后有15个师进驻中国,训练、协助刚起步阶段的中国人民空军承担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中南等地区的防空任务。 这些苏联空军部队直到1951年7月才开始陆续回国,中国空军当时有偿接收了其中12个师的装备
虽然人民空军相比国民党空军人员素质有差距,但当时中苏空军的主力装备是米格-15,对比国民党空军P-47、P-51明显占据优势。对于这种态势美国心急如焚,但是苦于应付朝鲜上空的喷气机大战无暇顾及。
这种优势的作用在1955年一江山岛战役期间得到了充分体现。从1954年11月到1955年1月,人民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共出动飞机260余架次,先后7 次突袭大陈、一江山等岛军事目标及停泊的舰艇,毁伤敌驱逐舰、护卫舰等大型舰5艘,击落国民党飞机10架、击伤4架,彻底夺取的局部海区的制空权、制海 权。
朝鲜战争结束后,美国就开始着手提升国民党空军的装备水平,第一批F-86战斗机20架在1954年抵达台湾,1955年又提供了100多架,两岸空军的装备水平差距被迅速弥补了。
这种均势在1958年再次发生了变化,苏联援助的米格-17出现在福建前线,这种米格-15的升级版给F-86造成了巨大的压力,在几次空战失败后,美国 把第一代"响尾蛇"导弹运到了台湾。1958年9月24日,世界上的一个新记录诞生,王自重烈士不幸被"响尾蛇"导弹击中牺牲。
巴基斯坦空军也曾在印巴战争中使用过"响尾蛇",他们说:虽然当时只有一半F-86携带空空导弹,但是印度飞行员在空战中必须认为所有的F-86都携带空 空导弹。对于加速性能好的飞机来说,规避机炮攻击最好的方法就是开加力加速、小角度俯冲,但这样做将为"响尾蛇"提供一个最好的目标。因此,他们不得不掉 头迎战。
这也是人民空军在福建前线遇到的问题,米格-17在盘旋格斗中不如F-86,如果不能发挥速度和加速优势,则显然处于不利地位。米格-17和我们仿制的歼五明显受到了"响尾蛇"的压制,海峡两岸的空中均势在1958年稍有变化又被美国拉平。
随后,米格-19进入人民空军。仿制米格-19的"东风102"于1959年9月首飞成功,这就是歼-6昼间型的原型机。后因首批飞机出现质量问题,于 1961年重新仿制米格-19埃斯型飞机。1964年首批歼-6战斗机交付中国空军使用,这是人民空军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。歼六入役立显威力,1964 年、1965年,人民空军先后用歼六击落两架有"西方战略眼睛"之称的RF-101超音速侦察机。就在此同时,1960年5月台湾接收了第一批F- 104A/B。
F-104对歼六的优势就在于速度,1967年1月13日大陆胡寿根击落F-104采取的是斜对头拦阻射击,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。据福建前线的老高射炮兵 讲,当时听见声音看不见影子的就是F-104,看得见的就是歼六。可以说歼六的全面装备并没有给大陆空军带来更多的喜悦。
为了对抗米格-21和歼七,台湾方面曾经考虑采购F-4,但是美国最终决定出口F-5。美国采取这种降一档的做法还是有技术上的考虑的,从越南上空的空战表明米格-21只是一种截击机,而F-4更具有攻击性,美国想维持一种均势的心态表现的和明显。
当时,我军最新机型是歼八,美国方面深入研究、对比飞行后认为,歼八的高速性能是当时任何台湾战斗机无法匹敌的。歼八最大速度2.2M,那是一个安全限制 值,还有潜力可挖。实际可以飞更快但是飞机的机体承受不了,尤其是在高空没有明显参照,飞行员很容易超速,飞歼八超过速度限制是要挨处分的。在1990年 11月,中俄双方达成关于引进首批苏-27SK战机的双边协议。这些都打破了台海空中均势。